王岳论画鸽子 Wangyue on painting pigeons  

《王岳论画鸽子》(一)

2019年6月,和太太在一个小广场的停车场里坐在车上闲聊,就在车窗外的水泥地上,上演了一幕一对鸽子从相遇、示爱、求偶、亲吻到交配的爱情大戏。我和太太都觉的这太有意思了,以前见的鸽子多了,没想到这种鸟还有这么具有仪式感的示爱方式、这么具有绅士、淑女般风度的爱情故事。都说鸳鸯代表和象征着爱情,我看鸽子也绝不逊色,带着这种好奇,我开始了对这种鸟的研究。




《私语图》

鸽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鸟,遍布世界各地,鸽子是鸽形目鸠鸽科的数百种鸟类的统称。我们平常所说的鸽子只是鸽属中的一种,主要指家鸽,家鸽中最常见的是信鸽,主要用于通讯和竞翔。鸽子和人类伴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考古学家发现的第一幅鸽子图像,来自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就是现在的伊拉克。鸽子善于飞行,身形俊俏玲珑,品种繁多,颜色齐全,羽毛颜色有瓦灰、青、白、黑、绿、红、紫、蓝、花等色,主要以谷类为食,古称叫鹁鸽。

对西方的鸽文化,包括圣经中诺亚放鸽子察看水情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对中国的鸽文化,人们却所知甚少。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在商代就开始饲养鸽子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养鸽历史,鸽子的艺术形象也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件玉鸽,此鸽用绿玉雕成,虽羽毛花色无法表现出来,但从其形象特征可判断已是饲养鸽而非野鸽了。这件玉鸽的特征是嘴很短、头圆、眼皮宽,形象接近观赏鸽,与野鸽大不一样。妇好墓是商代中期墓葬,可见在3300年前,中国人已开始饲养鸽子。此外,在考古发掘的古陶器中,也发现了家鸽在住宅墙上筑巢的庭院模型。

中国有关鸽子的文献记载,始见于《五经》中的《礼记》,《周礼注疏》卷四载:“ 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 ”。  汉人郑玄注:“六禽:雁、鹑、鴳、雉、鸠、鸽”。  说明我国在西周时期,王侯之家已饲养包括鸽子在内的“六禽”作为美味佳肴享用。战国时期的《越绝书》载:“ 蜀有花鸽,状如春花 ”,  首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鸽子的形象。

而自唐代开始,已有古人用鸽子作通信工具的记载。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有一则名为 “传书鸽 ”,上面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曰为 “飞奴” 。因张九龄给信鸽起了个 “飞奴” 的外号,从此飞鸽传书遂被称为 “飞奴传书”。有学者认为,唐人用飞鸽传书,应该是受波斯人的影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 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 ”。唐人不仅喜养鸽,画鸽之风也颇盛。

唐代出现了画鸽子的名家:据载,唐代花鸟画家边鸾曾有《梨花鹁鸽图》、《木笔鹁鸽图》、《写生鹁鸽图》、《花苗鹁鸽图》等传世。至五代,着名花鸟画家黄荃绘有《海棠鹁鸽图》、《牡丹鹁鸽图》、《芍药家鸽图》、《白鸽图》等,其子黄居宝、黄居采绘有《桃花鹁鸽图》、《竹石金盘戏鸽图》、《牡丹雀鸽图》、《踯躅鹁鸽图》、《药苗引雏鸽图》等作品,均为名作。




《闺蜜图》

到了明代,明人张万锺所著《鸽经》更是留传至今。作者首先将鸽子定性:属“阳鸟”,即益人之鸟,对养鸽的盛行意义极为重大。他说:“鸽雌雄不离,飞鸣相依,有唱随之意焉,观之兴人钟鼓琴瑟之想。凡家有不肥之叹者,当养斯禽” 。所谓 “不肥”,即不和睦,《礼记·礼运》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鸽子被视为吉祥禽鸟,始于汉高祖刘邦避难的传说,据《畿辅通志》记载:“鹁鸽井在真定府临城县西北二十里,碑记云:项羽引兵追汉高祖,避井中,有双鸽集井上,追兵不疑,因得免” 。 此事在史书中没有记载,真假无从考究,但民间有此传说,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视鸽子是信义的象征,救刘邦是“义”,能代人传递资讯是“信”。张万锺把养鸽、画鸽提高到齐家固本、吉祥和睦的高度,使人们对鸽子的吉祥寓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鸽经》是张万钟传世的唯一著述。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它是一部研究鸽子的品种、特征、欣赏、饲养的专著。分别为《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和《赋诗》,大约1万字左右。《论鸽》是总章,介绍了鸽子的特性以及辨别优良品种的标志;论鸽首述鸽之性情、品德、生活习性及羽毛、眼、嘴、脚各部,并及筑巢、鸽病治疗方法。此后详列鸽之品种,又区为花色、飞放、翻跳三大类。

《花色》从鸽子的羽毛花纹角度,著录了30个观赏鸽的品种,同时辨析了100多个近似品种;花色类皆形美色妍,最宜观赏。《飞放》从鸽子的飞翔角度著录了6个品种,辨析了20多个近似品种;飞放类修翎健翮,擅长远翔,可千里传书。《翻跳》从空中翻跳姿势角度著录了7个品种;翻跳类或能空中筋斗若转轮,或阶前跳跃,转滚不离原地,近似杂技表演。把鸽子品种、花色、飞姿、戏耍等面貌娓娓道来,是我们画鸽子的很好的参考。

在《典故》和《赋诗》里,张万锺分别采录了一些前人关于鸽子的轶闻轶事和诗词歌咏,如:“石镜山精法,禅枝怖鸽栖”(孟浩然);“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龙放雪衣”(苏东坡);“清风习习铃犹响,晓日迟迟翅愈轻”(朱孝廉),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雅致。全书篇幅虽不繁浩,而科学人文并重,极富画面感,是对明代以前鸽文化详实的总结。该著作不仅是中国的唯一,在全世界亦属最早论鸽的专著。

在《鸽经》面世之后,明、清两代画鸽的画家增多,艺术形象也更丰富多彩。清代的画家画鸽子,多用工笔手法,以蒋廷锡为代表,他还与当时的宫廷画家用工笔重彩,绘制了精美的《鸽谱》,共四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过食图》

中国的鸽文化渊源流长,除了“信”、“义” 等吉祥含意外,好像它的文化属性不如西方表达的明显。西方文化把鸽子视为和平、爱情、平等的象征;中国文化则把鸽子视为信义和家庭和睦的标志。其实就鸽子的文化渊源来说,双方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西方鸽文化中和平安宁的意义来自圣经记载:“大洪水时,诺亚从漂浮在水面方舟里,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点,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到黄昏时,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枝,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诺亚由此判断,地上的水已经退了”。而这个鸽子衔着橄榄枝的形象,就被规定为象征人类可以平安生活繁衍标志流传下来。1950年,为纪念在华沙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命名为 “和平鸽”。此后,这一经典形象被公认为世界和平的象征。东方鸽文化中“信”、“义”、和睦的意义则来自名士文人对鸽子的认知,如:“鸽雌雄不离,飞鸣相依,有唱随之意焉,观之兴人钟鼓琴瑟之想 ” 及:“凡家有不肥之叹者,当养斯禽” 。齐白石先生也用鸽子形象祝福天下太平。

从鸽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情特征来看,鸽子首先应该是爱情的象征。我们从鸽子的求偶行为看,鸽子有一整套仪式:一边旋转、一边跳跃、一边舞蹈、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简直令人眼花缭乱。鸽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鸽子性成熟后,对配偶具有选择性,一旦配对就感情专一,形影不离。不像其他家禽那样滥交滥配。另外从鸽子在丧偶后的心理状态看,鸽子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重新配对,对配偶的思念和信守比任何鸟类都长久,所以我们说赋予鸽子的第一个吉祥属性应该是爱情。

鸽子在爱情方面的确有很多好的品质和优异的表现,首先雄鸽在择偶方面非常谨慎,在物色周围的异性时绝不随便将就,即使到了发情期,如果没遇到心怡的对象,雄鸽会主动压抑自己多巴胺的分泌,并降低微循环系统的活力,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不动声色地安静等待。一旦发现了钟情的雌鸽,雄鸽即刻进入发情状态,微循环系统加速,全身各毛细血管膨胀,雄鸽的眼砂显得非常艳丽,无论是黄眼、砂眼、牛眼等,其面砂极具活力,色彩斑斓,炯炯有神,眼砂抖动,收放频率增加,力度增强。胸部皮肤紧而薄,皮屑逐渐脱光,皮肤中毛细血管开始以点、线、网状形态出现,肤色显粉红色,皮下肌肉显鲜红色,双爪、腿发红,有温热感。羽毛无论是灰、是红、是白、是花、是斑,全身靓丽、鲜洁,好像人换上了“一套新装”,十分靓丽抖擞。这时的雄鸽已经做好了一系列求爱仪式的准备,积蓄起了一追到底的力量。


《偶遇图》

雌鸽这时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某雄鸽相中,直到雄鸽走近,进入雌鸽的视野,并开始围着她打转儿、舞蹈、作揖、挺胸抬头、气宇轩昂地支起厚厚的颈羽、发出“咕咕”的急促的求爱信号时,才开始不知所措地上下左右打量对方。开始是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这时的雄鸽一定不能鲁莽,否则吓到雌鸽,剧情会变得更加复杂,大概雄鸽要这样卖力地表演数日,雌鸽才会放下架子,改善表情并半推半就地接近雄鸽。开始接受雄鸽给她梳理羽毛、嘴对嘴过食等行为,最后大概要一星期左右,雌鸽才会主动追随雄鸽,一遇求欢就竖起背毛,拖展尾翼,展开双翅趋向雄鸽并积极配和。

关于鸽子雌雄配偶间是否有情感,,这种情感是否可以看作是爱情,世界各地的鸟类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在鸟类中,90%的物种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其中包括鸽子。但鸟类或我们的一夫一妻制都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的、毫无不忠行为、或从不更换伴侣的铁板一块。伴侣或配偶外的关系,或者人类所说的出轨事件时有发生,但一夫一妻制是基准,而鸽子的配偶往往终身不变,是最忠诚的鸟类之一,这一点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从鸽子一夫一妻制的长期的演化背景看,说鸽子配偶间存在感情甚至是爱情是完全讲得通的,而且我们从接下来的鸽子夫妇间共同的生活情况,可以得到鸽子配偶间的确存在情感,至于是不是属于爱情的范畴,我们先不过早地下结论。



《炫酷图》

鸽子交配后,雌雄鸽共同筑巢、孵卵和育雏,它们同去寻找筑巢材料,构筑巢窝。大多数的雄鸽还具有“追妻”行为,若雌鸽离巢时,雄鸽会追逐母鸽归巢产蛋。雌鸽产下蛋后,雌雄鸽轮流孵蛋,雄鸽每天上午9时入巢孵化,换雌鸽出巢觅食、活动。下午5时雌鸽入巢孵化至次日上午9时。就这样雌雄交替,日复一日,直到孵出雏鸽为止。而且鸽子具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鸽子夫妇共同分享食物信息,共同承担抚养后代的责任,特别是在幼体需要时刻照顾的时候。鸽子把它们柔弱的雏鸟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以至于很少有城市人见过幼鸽。




《好逑图》

克劳迪娅•瓦歇(Claudia Wascher)是英国安格里亚鲁斯金大学的动物学家,她在博士期间研究的课题是有伴侣的鸽子比单身鸽子激素水平更高。她指出鸽子伴侣间的感情纽带十分强大,而且有伴侣鸽子的心理的愉悦程度要远远高于没有伴侣的鸽子,伴侣间一起“咕!咕!”欢叫不停,欢愉不尽的情形就是证明。同时她也指出:鸽子配偶间表现出的对其它个体需求的关注,对其配偶的情感的奖励,对生活分工的合作,对养育出健康后代的关切,这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已经符合感情的含义了。瓦歇进一步表明:对鸟类来说,广义上的社交纽带似乎非常重要,对大多数鸟类来说,最重要的社交纽带是伴侣之间的纽带。那么在鸽子演化进程中,一夫一妻制便是鸽子情感强大的纽带,而且代代相传。




《爆吻图》

瓦歇欣然承认鸟类有感情并表示:我猜想,它们对彼此的确有眷恋之情,她观察到过相伴超过十年的鸽子伴侣。她认为,鸟类的感情虽然不会和人类的感情一模一样,但她认为二者足够相似,鸽子的相互眷恋能让我们辨认出来。但她同时也认为,我们能够用相恋来描述鸽子行为的情感特征,但这不意味这些情感特征就是比之更复杂的情感思维的爱情。的确,无论在演化意义上有多合理,将伴侣纽带的依恋与爱情等同,似乎是有些缺乏严谨,因为还有一个慨念可以揭示一些特定的感情现象,那就是“本能”。不过我们继续看看接下来鸽子夫妇的生活和遭遇。




《夺路图》

要证明鸟类的依恋和情感是爱情,还是无意识的本能,或只是生理的渴望,仍然是当今学者们需要解开的谜底。或许我们人类的爱情过于复杂异常,不仅在生理上和认知上意义交错重叠,而且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也纠缠不清。但许多物种也能表现出复杂的认知行为,比如自我和他者的意识、长期记忆、掌握抽象概念的能力等等,足以与灵长类动物比肩。鸽子温柔的社交求偶行为、相互梳羽和传食,相斯相守的行为就尤为复杂。正如我会在与恋人分别时怀恋对方,鸽子也会思念不在身边的伴侣。



《戏婵图》

鸽子拥有爱的必备要素和生活史,但它们间的纽带真的能与唐代诗人张籍笔下无望之爱的挽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的复杂的心理情感相提并论吗?鸽子大脑产生的依恋感能展现出爱的方方面面吗?然而,除了生物学证据,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人们的观察经验。大约在十年前,丽塔•麦克马洪(Rita McMahon)在位于纽约上西区家中的阳台上发现了一只断腿的鸽子。在腿伤之外,这只鸽子可谓十分幸运。麦克马洪联合建立了野生鸟类基金会,每年照料3500只生病或受伤的鸟类。一位兽医为鸽子做了截肢,在康复期间,它会在麦克马洪窗台上的一块靠垫里歇息。窗户的另一边是她的伴侣,每天都来与她做伴,直到她康复放归,夫妇团圆为止。




《于归图》

麦克马洪说:“它们会为彼此奉献”,她基金会的一位志愿者曾在雪堆的凹洞里找到过一只断翅的鸽子,他的伴侣就守在近旁。志愿者把受伤的鸽子拾了起来,装在袋里送往医院。然后,她没费什么力就把他的伴侣捉了起来。这一点很不寻常,考虑到健康的野鸟都很怕人。她说:“我能理解为什么抓住断了翅膀的鸽子很简单,但健康的那只就难以解释了。”在医院里,他们发现断翅鸽子的伤并不是新伤,而且它的健康状况好得惊人。麦克马洪相信,他的伴侣一直在为他送去食物,并决定“留在他身边。”




《回吻图》

《动物的情感生活》(The Emotional Lives of Animals)一书的作者马克•贝科夫说:“爱是行动,没有理由认为动物的爱与人类的爱会有多不同,一些家鸽,比我认识的许多人都要相爱得多”。贝科夫强调:“回答爱是否存在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反面:悲凄和祭祷!”。




《孵卵图》

鸟类会表达明显的悲伤情绪,尤其是鸽子,会在丧偶后表现出人类抑郁的典型症状:无精打采,食欲不振,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萎靡。鸽子也是一样。在一个饲养鸽子爱好者的网站“鸽语”(Pigeon Talk)上,有着大量关于鸽子丧偶后逃避现实的轶事,有时,它们整整一年后都拒绝再觅配偶,这对于一个寿命往往不到十年的鸽子来说,这算是不短的时间了。

还有一个更为感人的故事,我邻居Tom家一只鸽子在后院里被鹰吃了,于是它的配偶在它的尸体旁站了几个星期,Tom最后终于看不下去了,就把地上留下的羽毛和痕迹都捡起来扔了。Tom后来告诉我:它的配偶还在那里守夜,从春天到夏天,一共好几个月!

我们在西方生活过得人大多知道,西方的婚礼是从牧师的提问开始的,我们看看牧师都问了些什么,牧师问新郎:"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 爱她、忠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 新郎回答:"我愿意!";牧师又问新娘:"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 爱他、忠诚于他,无论他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 新娘回答:"我愿意!"。牧师又用同样的问题问新郎新娘:“你当以温柔耐心来照顾你的妻子,敬爱她,唯独与她居住。要尊重她的家庭为你的家族,尽你做丈夫的本份到终身。不再和其他人发生感情,并且对他保持贞洁吗?你在众人面前许诺愿意这样吗?”新郎新娘回答愿意。好,我们知道愿意和能否做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愿意不代表能做到。人类之所以要用发誓来约束婚姻,就是因为人类婚姻本身的脆弱。那我们看看鸽子夫妇的婚姻,我们怎么能定义它们的相遇、结合、厮守、祭祷不是爱呢?

待续

王岳
于洛杉矶
2022年3月10日




《祭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