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论画孔雀 Wangyue on painting peacocks     

《王岳论画孔雀》

画孔雀是比较难的,因为孔雀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像凤凰是人类想象的产物,想象出来的东西,相对容易画,因为没有人见过,主观表现的空间就大,手法也更自由。而现实中的孔雀是活生生的自然造物,就由不得我们的性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了,而且孔雀集中了所有鸟类的羽毛形态为一身,要掌握所有羽毛画法才能正真把孔雀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要形神兼备地画好孔雀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在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凤和凰是硕大美丽一对雄雌大鸟,是远古时代生活在地球上的真实的鸟类。并有子女九个称“九雏”,孔雀排行老六,是唯一延续至今的体型最小的凤凰种群,而其它的八个种群包括: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大鹏、雷鸟、大凤则早已灭绝。

我们可以从一些古老的文献中看到凤凰与孔雀的关系,据《尔雅·释鸟》记述凤凰形体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基本符合孔雀的形体特点;同时也记述了凤凰的行为特征: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这也多像雄孔雀鸣叫的声音。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孔雀是现存的唯一携带有凤凰基因特征的鸟类。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来分析一下孔雀的体型和羽毛的特征,老实说,如果把所有禽鸟类的羽毛去掉,我们发现它们的身体都是卵形,而区分它们特征的只有三个部位:即喙、颈、足的差异,我们只要把这三个部位抓住,对禽鸟类形体的把握并不困难,难的是给禽鸟们穿上各自的羽翼、捕捉有趣的姿态、刻画生动的神态。

我们先整理一下孔雀的羽翼特征,孔雀浑身的羽毛不但涵盖了所有翎毛类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有其顶冠和尾部独有的羽毛形态。这些丰富的羽毛形态和独有的羽翼特征,使得画孔雀时所运用到的笔法和笔触非常复杂多变,也就是我们说的“笔阵”复杂而丰富,而且羽毛的层次反复叠加、组织相互错综、光色闪烁变幻,这些都要通过巧妙的用笔,大胆的用色来一一呈现。先看孔雀的头部,乍看很想鸡头只是无冠无鸰,头顶羽冠,喙部略比鸡长。孔雀羽毛的发生点在上喙与下喙根部的一圈,成放射状向头颈胸背方向层层扩展,头部到脑后是细小的簇羽适合用小红毛、小狼圭等细小的狼毫笔按照一定的方向层层簇点,最好笔跟是饱满的孔雀蓝,笔端少沾中墨,这样一笔下来笔端笔跟就有了色彩的变化,羽毛好像是真从里面长出来的一样。

接下来我们看看孔雀的颈部,古文献形容孔雀的颈部像蛇,主要依据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孔雀的颈部修长转动灵活,二是羽毛很想蛇的鳞片,故而有此形容。另外孔雀颈部的蓝色翎羽非常鲜艳,这种耀眼的蓝色是靠色彩间的对比产生的,要把羽毛反射的光源、天光、反光等环境因素搞清楚,才能营造出耀眼的感觉,否则再鲜艳的蓝色也无济于事。在画颈部的羽毛时笔要换大一号的,笔触也略大一些,笔端还是沾点墨,天光部分先点,暗部的暖色其次,然后交界线、反光、最后提光源色。

再看看孔雀的肩背部的羽毛,黄绿相间形状更像龟背上的图案,画这里的羽毛要分两个步骤:先画浅黄绿色的麟状羽毛,再趁着湿画羽毛中间的青绿色,这是可以考虑换羊毫或兼毫加键大白云,因为羊毫可以含住更多的水分。

现在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孔雀的后背和尾部的孔翎,毫无疑问这是孔雀所有羽毛中最奇葩,也因此而得名的关键部分,也是遗传自凤凰尾羽特征的重点所在。我们在惊叹这种大自然奇妙的造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折服造物主的美妙的创造,在雄雀遇到心怡的雌雀时,它会张开尾翼全神贯注在雌孔雀的身上,整个尾翼铺开成一个巨大的屏幕,所有的目孔盯向雌孔雀的一举一动,雌孔雀似乎被这些放大了的眼睛盯得不知所措,只能任由摆布。这种雄雌之间的示爱方式堪称上帝对爱的顶配设计,强调了性和与繁衍的生命意义。历代画家大都将孔雀画的成双成对,也是基于对这种生命意义的揭示和礼赞。我们在画孔雀的尾翼时不只是画出它的样子,更要将它的爱与生命吉祥含义表达出来。

我们来分析一下雄孔雀尾翼的特征和如何用画笔表现这些特征,首先,概括起来说孔雀尾翼像是一片放大了的羽毛,羽丝延中间羽管以差不多45度角向后对称生出并彼此分开,分到接近羽孔时逐渐靠拢并收紧形成圆形的“孔”,形成孔后,羽丝再次分离在孔的下方左右收尾;其次,孔雀的尾翼从背部开始先短后长最短20-30cm,最长100-120cm,越长孔越大,开屏时成同心圆放射式扩展。另外在尾部的顶端,也就是开屏时整个半圆的最外圈尾翼以鱼尾状收尾。除以上三个特征意外孔雀尾翼的两侧还有像是蕾丝一样的三对侧翼,这三对缤纷的侧翼平添了孔雀尾翼更加丰富的魅力。

用没骨重彩表现孔雀的羽毛,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因为其中的用笔的变化和多样是任何翎毛类花鸟画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描绘孔雀所运用的色彩之丰富也是传统绘画方法无法实现的,这的确是对传统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下面我们就具体讨论一下画孔雀尾翼的方法和步骤。首先从布局上,画孔雀尾翼的“孔”时,要有错落隐显,不能全是圆圆的整齐的平面的,要有前后的相互遮挡;其次“孔”的大小要根据上下前后的规律来处理,避免平均呆板。从用笔上,画孔雀要遵循先用大笔画大关系,逐步到中笔、小笔、细笔的顺序,直到细小的细节。从层次上,画孔雀尾翼尤其是收屏的尾翼,一定要画出尾翼的层次,要有里有外、有前有后、有虚有实、浑然一体。从色彩上,我们前面提到一些,我们仍要强调的是没骨重彩是直接用笔触塑造形象,每一个笔触都携带者不同的颜色,这就要求我们心中始终要对整体画面有牢固的把握。孔雀喜欢在树荫、树枝、巨石或宽阔的草地上活动,所以它们身上的光线和色彩比较复杂,有时身上会显现一些从树的缝隙间透出的阳光的光斑,使本来就非常丰富色彩更添加一些迷幻耀眼的效果。但同时也为用大胆的颜色创作孔雀提供了客观条件。下面我们就画孔雀尾翼的色彩问题加以论述。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我们画的孔雀一定是生活在室外的环境中,那么首先影响它的色彩是天光,天光加固有色等于固有色的冷色,冷色的冷度取决于羽毛受天光的角度,角度越接近90°越冷,越小于90°越逐渐变暖。其次影响它的是阳光,阳光的特征是像光刻刀一样分明地切割出物体的明暗和冷暖,然后将阳光的颜色加到固有色中并使其变暖同时极大地提高物体表面的明度,同时降低了颜色的纯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反比关系,很像我们在纯黄里不断地加白,虽然明度提高了,但是纯度确降低了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接下来影响也它的是环境色,可以说环境色几乎影响着物体表面天光、阳光投射不到的所有部分,这些部分颜色是受通过物体环境的反光来决定的,比如天光投射到地面,反射到物体的暗部、阳光照到后面物体反射回前面物体的暗部,这些都是环境色的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阳光投射草地上,一只孔雀站在上面,孔雀的暗部朝向草地的部分,就会被不同程度地反射到草地的颜色。掌握这些色彩方法会帮助我们塑造在复杂环境中孔雀的空间形态。

现在谈谈没骨重彩的纸和颜料的使用,记得在我的另一篇论述没骨重彩的文章中,我特别提到过没骨重彩的用纸要用略厚一点的生宣纸,这主要是考虑到在最初的几个步骤中,我们要尽量发挥宣纸和墨色的沁润效果,充分发挥和保留中国画的元素,以便在写实和严谨中又有一些随性和写意的味道。没骨重彩画的颜料:没骨重彩画所用得颜料种类比较复杂,除了油画颜料,几乎所有颜料都可以用,但一定要分请先后和层次。首先第一层:用中国画颜料,用没骨笔法,画水墨淋漓的中国元素部分;第二层用透明的水彩颜料,画出物象的受光、背光、反光等色彩的西画元素部分;第三层用蛋彩颜料、丙烯颜料刻画细节。这里要注意丙烯颜料主要是用来刻画亮部和高光等细节部分,基本上是所有颜料层的最后一层,所以使用丙烯颜料是在作品接近完成时的最后一层。我们要明确没骨重彩画每一层的主要作用和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们分别梳理一下三层颜料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一层是要像画水墨写意一样,迅速果断地将孔雀通身的羽毛用各种不同的笔法和颜色铺开,使其相互沁润交合、浑然一体,这时我们先不考虑结构是否严谨,颜色是否准确,我们只需大至按照色彩关系,放开手脚地挥洒,尽量感受整体的感觉。

第二层使用透明的水彩或蛋彩颜料将孔雀的环境色反光部分的色彩整理一遍,进一步丰富羽毛的层次和结构,因为第二层主要是处理暗部和中间调子,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处理环境色和反光部分,至于天光和光源色部分留到下一个步骤。

第三层是我们重点刻画的一层,因为在第三层我们用的颜料是覆盖力较强的丙烯颜料,为的是重点刻画亮部和高光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光和光源部分,这里要强调的是在第三层我们工作的区域是亮部和明暗交界线部分,我们要做一系列的提亮、加重和补充结构的工作,我们要用丰富的笔触、绚丽的色彩、将孔雀华丽的羽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我们分析了孔雀的羽毛特征和有关技术层面问题,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创作主题、意境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也就是围绕气韵生动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作为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主题非常重要,这将决定画家是以什么样的观念和角度揭示他要表达的内容,也决定着他想让观众接受什么样的观念、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来产生审美的互动。在以往的花鸟画作品里画家比较注重对姿态和趣味的捕捉,而捕捉动物和动物之间情感交流瞬间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这就给我们的没骨重彩留下了一块开发和生存的空间,我们就是要通过画笔讲述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通过表现鸟兽个体及相互情感的互动,建立起没骨重彩花鸟画的风格特点,这是没骨重彩花鸟画在艺术瀚海中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我们知道一幅艺术品的产生和生存需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作品与艺术家的审美互动阶段;二是作品与观赏者的审美互动阶段,三是作品经历前两个审美阶段后产生的审美价值阶段。审美价值是由审美质量决定的,按照正常的逻辑审美质量决定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决定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决定艺术品价值,艺术品价值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我们作为艺术家,我们绝对控制的是第一阶段,我们与作品的审美互动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多回合多层次的心理和情感的互动。为了这个艺术品孕育发生成长的过程,艺术家付出了全部心理、情感、学识和经历的积累,他将他掌握的所有材料和技术手段、所有人类的视觉艺术语言、所有诉说情感表达愿景的方式精心筛选,用于每一幅不同主题、不同情绪、不同意境的艺术品的创作,以至于将他们所有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社会认知和审美感受通通倾注在艺术作品中。而以上这些技术和学养的层次和高度必然决定着艺术创作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


人的审美活动是由感知和意识引发的心理现象,人们对美的普遍定义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感官标准,其尺度像一个纵轴的温度计,中间是0°不美也不丑,上下分别是美丑的定义尺度和标准;美的级别则是不同定义尺度和标准的横轴,标识着同一定义尺度的横向关联。人们审美的感知程度也像一个纵轴,也像一个温度计,中间是0°没有感觉,上下分别是感知美丑的程度;审美的级别则是不同程度的横轴,标识着同一级别审美的横向关联。我们不妨将这纵横两组轴向作成两个图表,我们会看到表述审美的感知度的纵向图表中从低到高的人群是逐渐减少的趋势,也就是说审美标准越高,审美的感知度越低。这种特定的审美现象也就形成了中低端审美需求的群体一定大于中高端审美需求群体,这也正应了那句曲高和寡的道理。

正是基于审美层次纵向的高低差度,和审美级别横向间的宽度,也为各个层次和级别的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宽泛的生存环境,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认知程度来选择自己的艺术品味,可以根据自己可能达到的审美质量来选择符合这个层级审美需求的群体,这里需要补充一个我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认知,即:“层级论”,所谓“层级论”就好像我们爬楼梯,每个层级都是相对封闭的,只有一个通道,从低级到高级必须通过努力攀爬,才会到上一个层级,你才回领悟到新高度里的奥妙,也会发现下面那层的不足和缺失。所以审美是有级别的,身在三层不可能领悟十层上的风景,何况审美高无上限,我们有谁能永占峰巅呢?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审美认知,提高我们提供的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必须提高我们的审美层级,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审美层级,决定了什么样的审美价值。

在西方的艺术创作中,绘画作品是以单一形式出现的艺术形式,每幅作品具有完整的独立性,它不像音乐和声乐,可以在时空中不断重复、不断演绎。绘画在本质上是不可重复的,绘画必须从重复性、熟练性的普通劳动的概念中剥离出来,绘画作为精神产品的定性决定着它必须携带这属于它的艺术属性,这个艺术属性也是艺术家的属性。至于艺术的价值属性、市场属性只是艺术品生存构成中后两个阶段的衍生出的社会属性。

关于绘画中精神层面的话题错综复杂,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论文中分主题进行探讨,这里主要为大家带来了部分画孔雀心得,提供给画家朋友和收藏界的朋友一些参考。

王岳
2022年2月16日
于洛杉矶